晋宁区落实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特别报道之一
消除裸露垃圾 共建净美晋宁
撤县设区后的晋宁,作为昆明主城第六区,在昆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贡献了晋宁力量,展现了晋宁风采,树立了晋宁形象。去年7月以来,晋宁区按照有关部署,集中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为主题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并取得实效。
为挖掘并呈现好晋宁“7个专项行动”的工作措施、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及解决办法,《昆明日报》今日起以专栏形式,连续7日开展集中报道。
1月3日上午9时许,晋宁区昆阳街道安居家园小区外的公共绿地上,小区住户朱云春晨练后准备回家。他感叹:“以前这片绿地是垃圾场,很多人把建筑垃圾乱丢,实在是没法看。但是去年政府搞了好几次集中整治,清除了垃圾,种上了花草乔木,现在这一片已经很舒服了。”
撤县设区不久的晋宁,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而安居家园小区的绿地建设只是晋宁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在清垃圾专项行动中,晋宁区已整治裸露垃圾点位244个,清理垃圾377516.88吨(淤泥2286.45吨、农业废弃物318450.43吨、生活垃圾56780吨),使晋宁区的人居环境有了巨大改观,得到群众交口称赞。
找准症结 让垃圾无所遁形
“晋宁区是昆明市刚刚从农镇管理走向市政管理的新兴城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还在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 晋宁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管好了这些地方的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就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事实也是如此。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全球产生上亿吨的垃圾。有关研究表明,垃圾围城成为全球趋势,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为此,晋宁区在“清垃圾专项行动”中,对垃圾产生的地点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梳理出城市主次干道、河湖水库水域、居民小区、建筑工地、交通道路沿线、农村和景区等不同地域的垃圾清运情况,并进行了点对点的专题研究,把垃圾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梳理。
晋宁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张忠良说,为落实“清垃圾”专项行动,晋宁区出台了《昆明市晋宁区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裸露垃圾全消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了“清垃圾”工作专班,进一步推进工作具体化、目标化、实效化。
对症下药 做到“药到病除”
方案已定,重在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 晋宁区城管局对照工作方案中明确的作业要求,切实将工作标准落实到每一项具体措施上,确保裸露垃圾治理彻底。
同时,晋宁区城管局安排人员成立了督查小组,对全区裸露垃圾治理情况、公共厕所管理达标情况进行排查巡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了“清垃圾”问题清单,并对照清单落实责任部门进行逐一整改,做到整改一处、销号一处;针对省市暗访督查反馈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确保问题整改迅速到位,成效明显。
晋宁城区共有主次干道20条,建成区配备清扫保洁人员300余名,负责城镇建成区主次干道的日常普扫及巡回保洁。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计出动保洁人员36000余人次、洗扫车辆840车次,负责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广场的巡回保洁和城区卫生死角整治,截至2020年12月底,共整治裸露垃圾点位213个,清理垃圾43766.2吨。
晋宁区46个物业管理小区、9个城中村均配有保洁人员和垃圾收集设施,每天开展1次普扫;各区级单位对老旧小区每周开展1次环境卫生保洁,累计出动人员4000余人次;全面开展对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整治,2020年共整治各类渣土运输违规行为179起,处罚71起;晋宁区有区管县级道路13条,目前已建立了交通沿线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收运处置机制,并在13条县道公路周边设置了垃圾收集池,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垃圾收集池进行清理、清运,确保垃圾设施干净、整洁、卫生、安全。
一系列的工作举措,一个个亮眼的成绩,让晋宁区的城乡人居环境有了可喜的变化。正如晋宁区市民朱虹所言:“现在晋宁区的环境变化可以说‘大得很’,环境的干净程度是最明显的。以前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都有脏乱差的情况,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落地的垃圾了。”
“晋宁区各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正不断加强对全区裸露垃圾进行排查整治。”晋宁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净美晋宁的环境正在不断凸显,裸露垃圾全消除常态化工作还将进一步加强。
(来源: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 通讯员赵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