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晋宁。
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其精神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启。那新时代的新晋宁将如何抒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今天,正好是国务院批复晋宁撤县设区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一年里,晋宁用敢于担当、奋勇争先的新时代精神砥砺前行,积极融入昆明主城发展,主动服务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就为撤县设区的晋宁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思想和明确的奋进方向。
目前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时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者,撤县设区带来的政策、资金支持和社会关注;地利者,滇国故都郑和故里,湖滨新城以及通联四方的交通网络;人和者,新一届晋宁领导班子和全区人民心连心,共谋发展,共赴小康。
怎样发展大健康产业,助力昆明健康之城建设,晋宁拟从挖掘两万亩的湖滨生态资源,开发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将文化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同时,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强化政策引领,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晋宁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紧扣时代脉搏
健康之城当仁不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市委书记程连元在10月28日举行的十一届市委第37次常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着力打造健康产业发达、健康文化鲜明、健康服务完善、健康品牌靓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健康之城”。
百舸争流,奋者先;千帆竞渡,进者胜。如今,晋宁助力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正当时。
撤县设区后,晋宁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 “把晋宁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 的定位和目标,主动融入昆明主城,积极谋划全区新的发展定位,邀请国内知名智库专家团队谋划晋宁,为晋宁发展把脉。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绿水青山。”晋宁牢固树立了“大健康”环境意识,以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为根本工作方法,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为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晋宁,正在逐渐成为滇池湖畔文化资源最优、生态环境最好、发展潜力最佳的“宜居、宜商、宜旅”的湖滨新城,是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功能布局的理想之地,发展前景不言而喻。
挖掘资源潜力
奠定产业发展之基
晋宁是古滇国的都邑治所、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2000多年前,楚将庄蹻率部入滇建立滇国。西汉盛世,武帝赐“滇王之印”,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印证了《史记》载录的“滇国”史实。古滇先民在广袤的滇池流域繁衍生息,与天正争时、与地谋衣、与水分食,让滇文明在此扎根千年,繁衍千年,滋养千年。
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平使者郑和从晋宁出发,跳出滇池的围堰,带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队七下西洋,28年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探索,9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留下了航海史上的壮举。600多年后,郑和精神在郑和故里晋宁通过举办郑和文化节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地传承、延续、创新。
千百年来,晋宁形成了以盘龙寺、普照寺、宝泉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民俗民间等文化在晋宁大地上共生共融,交相辉映。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晋宁融合发展,助力环滇池流域和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保障。
坐拥53公里湖岸线,占滇池岸线总长的1/3;拥有滇池流域面积758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总面积2920平方公里的1/4。拥有古滇湿地公园等众多湿地景观,面积达到2万亩,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滇池上风上水的优势区位,沿岸最大水深10.5米,是整个滇池水域最深之处,空气和水质最优。绝佳的生态资源优势,为晋宁担当起健康之城的主要建设任务,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晋宁,区位凸显、交通便利,地处滇中核心腹地,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路网高度发达。建成的昆玉高速、晋红高速、安晋高速、高海高速、环湖南路、昆玉铁路以及正在修建的东南绕城高速、彩云南路延长线和地铁9号线,形成了立体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为晋宁在更大空间富集发展要素、整合发展资源提供了广阔平台。
现在的晋宁的发展优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晋宁把发展置于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而且,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报告明确了“把晋宁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这就为晋宁确立了清晰、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提振了全区干部群众对撤县设区后晋宁新区的发展充满希望和信心。
新区新形象逐步树立。在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晋宁代表昆明走进央视,展现出了晋宁湖光山色之美、民俗之美。2016、2017年两届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和滇池开渔节暨古滇渔文化旅游节,让更多人认识到晋宁深厚的文化底蕴,晋宁的滇文化、郑和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大型知名企业到晋宁实地考察,使晋宁对外形象焕然一新,真正做到“对外树立晋宁新区新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干事创业氛围和环境形成。晋宁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培训管理,激励保护机制的完善、任用干部的导向等各方面的工作,现在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士气进一步提振,谋发展的激情进一步激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全区干部干事创业氛围浓郁。今后一段时间,晋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紧贴实际学、带着思考学、不断跟进学,以更高站位不断强化理论武装,锤炼党性修养;大力弘扬大胆干事、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继续深化“团结协作、为民务实、干事创业、敢于担当、弘扬正气、廉洁从政”六带头公开承诺活动,营造“以当官干事为荣,以为官避事为耻”的干事创业氛围。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撤县设区以来,经过近一年的奋斗,晋宁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古滇项目加快推进,已完成投资145亿元,对昆明旅游、康养等产业的引领示范性已经显现。招商工作成效显现,绿地、英皇、北京国龙文产、中科院、北大未名等30余家大型企业纷纷到晋宁实地考察,特别是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成都环球世纪会展集团与省城投集团拟联手打造的“滇池黄金海岸未来城”项目,一旦顺利启动、推动,晋宁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随着昆明国家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医疗服务和康养产业的核心区布局晋宁,晋宁新区将成为省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核心区。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围绕着保税物流晋宁将有很多文章可做;晋宁辖区内四个立交改扩建、二中、二院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多领域、全方位加快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深耕健康产业
助力健康之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宁探索文化与生态融合,打造新方向、新战略、新路径,确定发展定位和目标,以53公里滨湖带为开发重点,坚持“立足实际、优化布局、精准定位、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整体规划高起点定位、大企业大项目带动”的产业思路推动旅游康养和文化产业发展,科学顶层设计,以项目为撬动引领,招引了一批具有带动效益的大健康产业项目。
晋宁先后获得“2014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2016百佳深呼吸小城”“2016中国最美丽县城”,连续两次获得“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荣誉称号,优越的生态和宜居环境,为晋宁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推动大健康发展方面,晋宁将加强康养产业、农业、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争做昆明全国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即紧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晋宁的区位优势和滇池岸线最优的生态资源,以及滇池事实上仅存的待开发状态的绿水青山,借助撤县设区的历史机遇,大力争取与昆明经济和开放方向的融合,大力争取与国内最有实力、最有思想的企业融合,加大宣传与推介力度,以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及郑和文化品牌打造为引导和突破,走大健康产业区域联动发展之路,争做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
晋宁在康养产业的核心建设方面的既有思路是以医疗健康、养生养老为重点,以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大健康城)的建设为龙头,以昆阳、晋城作为两个主要支撑,开发康养项目。作为核心建设的产品,晋宁应尤其重视融合特色小镇等载体形式,构建集医疗保健、避暑避寒、观光、娱乐、休闲、度假、疗养、养老、保健品加工等为一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康养产业体系,把晋宁建成面向西南、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的宜居康养胜地,着力培育晋宁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晋宁通过对接国际国内大健康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晋宁投资兴业,大力发展以休闲、医疗、康体、养老养生等为主体的大健康产业。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作为2016至2018年新建续建的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项目,是“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核心项目,也是云南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域化旅游发展的支撑性项目。建成后的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将古滇文化融入其中,是一个集古滇博物馆、温泉SPA、老年大学、社区养老康复医院、风情古镇商业中心、养生养老等各种康体文娱为一体的4A级景区,在未来还将升格为5A级景区以及国际养老养生产业精品示范项目。
今年7月21日,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养老小镇开园盛典在古滇养老小镇隆重举行。项目一期工程养老小镇晴川里、湖光里两个养生养老社区,以及配套果蔬采摘园区、大教堂、精品生鲜超市、社区康复医院、管家服务中心等项目已建成运营,完成投资约15亿元,600余名养老客户已安居入住,预计2019年底整个养生养老产业度假区全面建成运营。
项目的建成运营,标志着晋宁在建设“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昆明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构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作出了引领示范,树立了昆明、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除此之外,大湾片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考察团。依托晋宁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滇池壮阔的景观环境资源等,大湾片区集大健康产业、生态旅游、休闲运动、旅游度假、环境人文教育为一体的初步规划,吸引了多方目光。
项目建设是晋宁大健康产业的生命线,项目从纸上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晋宁区建设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的过程。通过项目带动产业谋篇布局,晋宁做强大健康产业“底子”,未来5年内,不仅有古滇文化旅游名城,还有大湾生态旅游项目、晋宁1405、云南国际花卉交易中心、古滇博物院、滇王林苑、风情古镇商业中心、养生养老公寓等一大批项目将建成运营。从这些项目不难看出,宜居宜旅、康体休闲将会成为晋宁的新名片,晋宁将形成昆明最具特色的集自然观光、历史文化、生态探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聚集地、体验区。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起航。大健康的旗帜已经在晋宁树起,这里将逐渐成为昆明的“颐养胜地”。新兴的晋宁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晋宁人的思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清晰,而且对于发展的信心更足,新时代的中国健康之城将崛起于滇池南岸,晋宁的明天将更加美好。通讯员孟垂瑞 张青 图片均为晋宁区委宣传部提供